原标题:黄金面具、青铜神树、“方向盘”……三星堆到底是怎么来的?
时隔35年,神秘的三星堆考古再次备受瞩目。3月20日,三星堆遗址发布最新考古挖掘成果,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目前已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
三星堆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1929年,当地农民燕道诚淘沟时偶然发现一坑玉石器。1931年春,在广汉县传教的英国传教士董笃宜听到这个消息后,找到当地驻军帮忙宣传保护和调查,还将收集到的玉石器交美国人开办的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保管。经过时任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馆长戴谦和鉴定,戴谦和认定其为至少是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遗物。1963年,由冯汉骥领队,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再次发掘了三星堆遗址的月亮湾等地点,展现了三星堆遗址和文化的基本面貌。当时,冯汉骥教授曾认识到,三星堆“一带遗址如此密集,很可能就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
古蜀国,一个尘封在历史中的名字又再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李白在他著名的《蜀道难》中曾描述过古蜀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蜀人大致是商代到战国后期,主要活动在四川盆地的西部,但在势力全盛时,也曾到达陕西南部和云南北部的某些地区。蜀人传说中的领袖有蚕丛、柏灌、鱼凫等人,最初活动在川西岷山一带,以后才逐渐迁徙到成都平原。在商代的甲骨文中,曾经有蜀的记载,武王伐纣时,有蜀人参加。春秋中期,蜀人由杜宇氏统治,建立蜀国,都于郫(今郫县)。春秋后期到战国,开明氏取代杜宇氏为蜀王,原来定居广都樊乡(今双流),大约在战国前期迁到成都。疆域北至汉中,南到今青神,西达天全、芦山,东抵涪水。居川西平原,从事农业。在此时期中,蜀曾不断与秦、巴作战。
蜀的国名与开国国王蚕丛这个名字,都表明其与养蚕有关。蜀地很可能是中国最早开始养蚕的地方。说四川是天府之国,就是这么来的。
《华阳国志》中对蜀国的描写有许多怪异之处,比如,说蜀国的第一位王蚕丛“其目纵”,一说眼睛竖长着,一说是眼睛凸出。三星堆中就出土了这样的面具:青铜纵目面具为三星堆“六大国宝”之一,宽1.38米,高0.645米,眼睛呈柱状向外凸。一双雕有纹饰的耳朵向两侧充分展开,造型雄奇,威严四仪,为世界上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青铜面具。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被很多人认为就是《山海经》中的扶桑。
《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有这样的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
《山海经·海外东经》中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之前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共有八棵,其中修复完整的一棵高达395厘米,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被命名为一号神树。另外还有一棵只有下半部分树身,被命名为二号神树。一号神树由基座和主体两部分组成,树顶已残缺,基座仿佛三座山相连,主干三层,于山顶节节攀升,树的树枝分为三层,每层三枝,树枝上分别有两条果枝,一条向上,一条下垂,果托硕大,全树共有九只鸟,站立在向上果枝的果实上。
这两者的关系是说明三星堆中的就是扶桑,还是说《山海经》中记载的确有其事?苏美尔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400年,他们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我们在苏美尔考古发现中,就看到了这棵神树:
那么在公元前10至30至世纪,可能存在一条南丝绸之路,古蜀国正是通过这条国际贸易线,三星堆古蜀国在以丝绸换来自己所需的包括海贝、象牙、青铜合金原料等大量物资的同时,也较多地接触并吸纳了近东青铜文明中包括青铜雕像、黄金权杖、黄金面具等重要元素,并因此创造出了自己独特而神秘的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海贝不在少数。据《三星堆祭祀坑》报告记载,仅二号祭祀坑就出土海贝约4600枚。像这一次三星堆考古挖掘中发现了大量的象牙,这些象牙是从哪来的?也就是说,中国与西方世界的交流,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早得多。
不过这样一个辉煌的文明,在公元前316年落下了帷幕。这一年,秦惠王在位时的秦国灭掉了蜀国,蜀地从此成为秦国的粮仓,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灭蜀后,蜀人残部一支在王子安阳王带领下辗转南迁,最后到达交趾,在现今越南北部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并持续了一百多年。所以蜀人还是越南人的先祖。
现在三星堆发现的6个“祭祀坑”平面均为长方形,规模在3.5平方米至19平方米之间。目前,3、4、5、6号坑内已发掘至器物层,7号和8号坑正在发掘坑内填土,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形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这些出土文物都是珍贵的遗产,也是重要的学术研究材料,相信一定会对解开三星堆这个世纪之谜产生重要作用。
文 | 河西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新民周刊”(ID:xinminzhoukan),原文首发于2021年3月21日,原标题为《三星堆到底是怎么来的?》,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